本周伊始,有关“中国明年可能额外进口美国玉米3000万吨”、“中国可能很快再发放500万吨玉米的进口许可”引发业内关注。实际上,中国对于美国玉米、高粱的买船从未停止。不仅如此,在北方不断激涨的粮价刺激下,南方谷物进口也几近“疯狂”。目前,我国黑龙江地区玉米价格已站上2400元/吨,吉林、内蒙古达到2500元/吨,个别深加工企业动辄提价100元/吨不断刺激市场的神经。悬殊的内外价差终将抹平所谓的“缺口”,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 “凡是未知目的地很有可能是中国”,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顺利进行中 在中国从美国大量购买美国玉米以后,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农业部只要报告“未知目的地”,就等于是说“中国”。据大数据中心显示,截至11月19日2020/2021年度美玉米出口对华当周净销售75851吨,本年度累计销售1102万吨。不过,自今年9月以来USDA对未知目的地玉米周出口销售量有三次达到60-80万吨的水平,截止到11月19日对“未知目的地”累计出口销售量突破580万吨。若“未知目的地”都是中国,本年度中国自美国玉米采购量已经超过1500万吨。考虑到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后续进口依旧具有想象空间,但或许“实锤”才能成为现货市场的“降温贴”。 据CNBC今日报道,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对《纽约时报》表示,他会暂时维持与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会立即采取任何行动,包括取消关税。 内外价差决定数量,南方港口进口谷物库存超越2017年水平 据跟踪统计,今年9月中旬以来,广东港口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库存合计数量长期超过100万吨,其中,大麦库存水平长期高居50-60万吨。截至11月底,上述三大谷物库存维持在100万吨,较2017年(中美贸易战之前)同期高出近50万吨。参见下图(单位:万吨) 当然,中国谷物进口量与内外价差息息相关:2014年~2015年期间中国谷物大进口,内外玉米价差超过1000元/吨,2017年进口小高峰内外价差500元/吨以内,而现阶段内外自己查已达到600元/吨,且有中美协议的“加持”。参见下图。 以南方港口为例,目前内贸新季玉米已触及2700元/吨关口,进口现货大麦仅2200元/吨,与明年二季度乌克兰玉米2200元/吨报价持平。 当然,除了上述列出的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以外(还有与贸易协议相关的美国小麦),其他玉米替代品的范围和数量也趋于增长;更有业内人士指出,木薯淀粉开始少量替代玉米淀粉,今年8月份以后中国食糖进口增速加快,10月进口量同比增长94.26%,中糖协发布《关于强化糖浆进口行业自律的公开信》(要知道,国内近半数玉米淀粉用于生产淀粉糖,而淀粉糖与糖存在替代关系)。当前玉米价格上涨的意义本身就是缩小国内“缺口”的一种市场手段,对此我们将予以密切跟踪。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