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世界性粮食欠收,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全球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供需形势更趋严峻。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10月16日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为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定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2020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扩散蔓延,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冲击抵御力,帮助最弱势群体恢复生活。

在政府通力合作的同时,每个个人也应该有所作为,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家庭做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培养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饮食习惯,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2020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

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端牢中国饭碗 共筑全球粮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持续增强,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大背景下,我国始终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有序,这其中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持续加强粮食安全治理合作,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共同保障全球粮食供给,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够为经济行稳致远创造有利条件,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也能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是要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创新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流通顺畅有序、市场运行平稳。二是要积极构建统一的国家储备体系。要科学界定各类储备功能,合理确定储备规模,调整优化品种和区域布局,完善各类储备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加快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三是要切实增强国家储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建立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健全储备分级动用机制,修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四是要全面加强国家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储备设施整合优化力度,分类做好储备基础设施利用、维护和改造升级,完善现代储备基础设施体系。五是要不断提高依法管粮管储水平。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研究论证粮食储备、物资储备、能源储备等法规建设。六是要推动扩大粮食高质量对外合作。积极发展粮食国际贸易,促进粮食进口来源、渠道和结构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