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月11日)大商所宣布,1月13日结算时玉米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由9%提高至11%,风控进一步强化。


2021年可以看作中国玉米真正市场化的一年。从替代角度来看,进口谷物成本和水稻、小麦价格始终是玉米价格区间的两根线“上限”和“下限”。诚然,目前进口谷物成本这根下限对于牛市中的玉米而言无足轻重,但CBOT玉米期价上涨导致未来国内进口成本上升的预期明显(特别是全球通胀的预期);当然,在玉米价格极速冲顶阶段,其价格是否会撼动口粮价格值得关注。


一、底线提高:CBOT玉米期价大涨,进口谷物成本提高

自12月中旬开始,随着CBOT玉米期价大涨至500美分/蒲式耳(涨幅近17%),中国进口美国玉米成本也在相应提升。如果说,国际谷物进口成本是国内玉米价格“底部”的话,显然这个底部正在持续抬升。参见下表,按照蛇口玉米3000元/吨计算,包括美国高粱在内的三大谷物均有成本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利于中国进口,在去年12月中旬以来CBOT玉米期价大涨17%的情况下,美国玉米进口完税成本(免25%关税)仅上涨10%,与国内玉米涨幅近似。


二、口粮替代尚未真正开始:小麦触线,水稻还有距离

早在2020年此轮玉米大牛市开启之初,有业内专家之初,水稻、小麦价格是玉米价格的上限。不过,上周国内托市麦拍卖量价齐升,未来玉米价格高位回落的隐忧开始出现,但玉米价格尚未触及水稻这条线。

小麦:在此前饲料企业已经批量使用国产拍卖小麦和进口小麦替代的情况下,上周托市麦成交量飙升至52%,本周伊始,山东、河北小麦进厂价格最高达到2600元/吨,周比涨幅50元/吨,且较之当地2800-3000元/吨依旧具有替代优势,密切关注接下来托市麦拍卖和托市麦库存(至上周末,理论计算尚有7000万吨以上)。

水稻:目前除了陈化稻谷由指定企业竞价拍卖销售以外,托市稻拍卖成交率和未来替代情况也值得关注。此前,国内早籼稻进入饲料领域使用较多,中晚籼稻因成交价高达2500-2600元/吨,折算成玉米价格为3100-3300元/吨,可以说玉米价格上涨并未波及中晚稻。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玉米价格快速攀升,价格顶部在哪里成为业内关注。除了成交量和市场实际采购意愿以外,“口粮”的价格顶和替代规模尤需关注,风险正在积聚。另外,连盘玉米期价周一日图一根长长的上引线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可密切关注。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