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吉林临储玉米定向销售后,黑龙江临储玉米定向销售和储运公司临储玉米拍卖相继进入我们的视野,东北深加工企业连续提价收购的热潮终降温。不过,“控制风险”或许才是此轮政府调控的要义。连盘玉米“超跌反弹”也应证了我们对于玉米市场“震荡市”的预判。当然,对于现货市场而言,特别是东北等不能充分享进口谷物“红利”和“陈季稻谷、小麦拍卖”的企业而言,逢低采购的大幕正在拉开。

1、 价格变化: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明显回调,期货市场止跌反弹

至2020年12月19日,全国玉米均价2602元/吨,较上周末回调1元/吨,较去年同期1921元/吨均价高669元/吨,同比涨幅30%,继续处于历史高位。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明显回落,截至12月18日当周,以锦州港为例,汽运集港量下降至3000吨以内,火车集港量在2000吨~6000吨之间波动。据统计,12月以来锦州港汽运、火车运输累计集港量分别达到7万吨、11万吨;南方港口内贸玉米比重下降,一等集装箱玉米报价冲高至2770元/吨高位后回落至2730元/吨,跌幅40元/吨;华北玉米收购价格区间2550-2640元/吨窄幅震荡;期货市场方面,5月合约探底回升,周二盘中跌至最低2556元/吨,较前期合约历史高位(12月1日,盘中2692元/吨)最大跌幅136元/吨,此后反弹至周五收盘2627元/吨,反弹幅度71元/吨。上周具体价格变化如下表:

2、市场特征一:临储拍卖回归救急“深加工”,黑龙江售粮进度已超过五成

继12月11日吉林率先进行临储玉米定向拍卖之后,12月17日黑龙江临储玉米定向拍卖启动,业内传闻未来两周黑龙江临储玉米将继续。同时,中储运临储玉米拍卖计划22日开拍。截至目前,官方公开临储玉米投放量已达到130万吨。从临储玉米“尾单”的质量和定向投放的情况来看,最大的收益者是东北当地深加工企业,也被业内认为是为当前东北深加工企业提价收购降温的有效手段。详细如下:

l12月11日吉林50万吨临储玉米定向拍卖,参拍企业12家。一等粮底价2280元/吨,拍卖底价一等2280元/吨,二等2240元/吨,三等2200元/吨。最终成交563455吨,成交率99.74%,平均价2309.52元/吨。

l12月17日黑龙江71万吨临储玉米定向拍卖,入围企业33家。拍卖底价一等2280元/吨,二等2240元/吨,三等2200元/吨(14和15年产同价),不同区域底价略有不同。最终成交632413,成交率88.5%,成交均价2292元/吨。

l12月22日吉林、内蒙古和辽宁10万吨临储玉米拍卖:拍卖底价辽宁一等2330元/吨,吉林二等2240元/吨,内蒙古通辽二等2290元/吨(上述地区仅供应相应等级粮源)。

与此同时,业内关注的东北农民售粮进度在粮价一起一落,以及气温下降配合之下快速推进,黑龙江农户售粮进度率先突破5成,吉林等地地趴粮悉数售罄。参见下图。

3、 市场特征二: 东北深加工企业小碎步降价收购,加工效益“亏多赚少”

上周,在临储玉米定向投放以及政策施压之下,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小幅调降,黑龙江、吉林深加工玉米收购区间2400-2510元/吨,跌幅10-40元/吨;山东多家深加工玉米挂牌价2520-2640元/吨,周比10-20元/吨涨跌互现。效益方面,黑龙江西部每吨玉米酒精理论亏损缩窄至278元,吉林每吨玉米淀粉盈利缩窄至3元,山东玉米淀粉理论亏损增加至134元。

4、市场特征三:南方进口谷物占比6成,内贸玉米市场继续“分裂”

据跟踪统计,截止到第50周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库存维持在3成左右,因规模饲料企业大多已完成未来三个月甚至半年的进口谷物采购,年前批量备货料难以形成规模,参见下图。

中美贸易协议执行方面。截至12月10日当周美国对华销售:美玉米23万吨、高粱32万吨 ,分别有757万吨和247万吨玉米和高粱尚未装船。截至12月10日,12月美国玉米累计装船62.4万吨,11月共装船115.8万吨,10月共装船144.8万吨;高粱累计装船32.6吨,11月共装船60.4万吨,10月共装船37.9万吨。同时,中国净买入约91.97万吨美国大豆(提振CBOT大豆),6.83万吨美国小麦,22.58万包棉花,700吨牛肉,1.16万吨猪肉和13.79万张美国整牛皮。

此外,继前一周中国买家重返巴西询购2021年3月船期大豆,市场再度传出正在洽谈采购巴西玉米的消息,只是目前不是巴西玉米收获上市季,暂时不至于冲击国内市场。


总之,之前疯狂的玉米市场终于在政府多种手段调控之下得以降温,但对应5月中期预期的连盘玉米期价“超跌反弹”足以看出市场对于玉米价格走向的判断:区间震荡格局不改,未来上涨需要以时间换空间,以部分过热地区“挤水分”为代价。12月18日《经济日报》再次刊发文章《呵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文中指出从长期来看,持续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并非长久之策,因其扭曲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带来购销价格倒挂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政府调控市场手段已日趋多元化(明年1月8日生猪期货上市也为整个产业链保驾护航)。


大事记: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举行。会议提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12月15日,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11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