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上周末走势,本周伊始,我国东北、北方港口、南方沿海港口等多地玉米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与上周相比,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0元/吨之多。连盘玉米站稳2700元/吨,预计短期强势不改。春节前,“缺口论”在现货市场继续盛行。与此同时,明年政策导向倾斜玉米等作物面积恢复迹象初显,佐证玉米趋紧的现实:黑龙江率先公布2021年轮作休耕政策,新增一年试点300万亩(要求大豆田改种玉米或小麦或马铃薯或汉麻)。鉴于玉米介于“饲料”和“口粮”之间的特性,小麦等口粮价格是否会被波及,甚至触动粮食安全引人关注。 一、今年四季度开始托市小麦成交量与玉米价格变化息息相关 据跟踪统计,今年10月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之际,托市麦成交率由常年10%以下攀升至60%-70%。直至11月,国内玉米价格涨势放缓,小麦拍卖成交率才下降至20%以内。当然,今年三季度小麦拍卖量与玉米价格上涨关联不大与新麦和新玉米陆续上市也有关联。那么,年前玉米价格大涨是否会刺激托市麦成交呢?我们拭目以待。 二、托市麦投放集中在六大主产区,区域替代的上限是“仓容” 从价格来看,今年以来我国托市麦成交均价终稳定在2300-2400元/吨之间,对于身处六大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的部分饲料企业而言,托市麦具有不错的性价比。以华东地区为例,目前当地托市麦进厂价格仅2400-2500元/吨,较当地港口玉米2700-2800元/吨的价位优势明显。 从替代数量来看,禽料配方中玉米可几乎全部为小麦替代,猪料配方中少量替代,因后者养殖利润每头继续高达千元。 从绝对数量来看,今年10月以来托市麦累计成交量1370万吨,约占全年成交量64%。若托市麦每周400万吨投放量全部成交,意味着一个月成交量达到1600万吨,而其中最大的限制可能在于上述六大小麦主产区多是进口谷物替代区域,仓容不足成为一个问题。 三、岁末年初陈化口粮替代有望更趋于活跃 除了托市麦,部分托市稻谷价格从性价比看也可进入饲料替代。据监测,今年10月期间,国内早籼稻成交均价在2400-2450元/吨之间,目前维持在该水平,成交率同样从10月份60%-70%下降至目前20%左右。 常规托市稻拍卖并非替代主力。一方面,我国托市早籼稻库存量有限,投放量有限;另一方面,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在2600-2800元/吨之间,加之稻谷去壳有成本,替代优势不明显。不过,陈化稻谷和小麦拍卖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自8月份首次拍卖以来已累计成交超过1000万吨,且辐射范围正在扩大。 截至发稿,我国北方港口玉米集港价格已经突破2650元/吨,华东、华南以及长江流域主要港口码头玉米价格快速向2800元/吨的高位靠拢。预计高价玉米有望带动托市稻谷和陈化稻谷/小麦混合物的成交,考虑到国内充裕的稻谷/小麦库存,短期不会危及国内口粮安全,但若持续上涨对稻谷、小麦口粮价格的影响需密切关注,因其可能刺激有关部门进一步政策的出台。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