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第一天,连盘玉米迎来“开门红”。DCE主力2105合约开盘2782元/吨,报收于2828元/吨,较春节前上涨2.2%。虽然,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仅仅是小幅上涨,锦州港口甚至尚未恢复报价,但多数深加工企业恢复挂牌收购相对积极,长假期间海外通胀忧虑以及美玉米反弹均支撑了连盘玉米期价延续了年前的超跌反弹,短期来看,前期高点依旧是一个“强阻力”。值得一提的是,年后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的强势有利于替代品(诸如,托市麦拍卖和稻米掺混物)的进一步推广使用,也给中期玉米市场降温埋下伏笔。 一、年前托市麦成交降温,年后小麦饲用替代依旧引人关注 自1月26日国粮交易中心第一次提高拍卖门槛(保证金上调至200元/吨)以后,国内谷物市场有所降温。春节前一周(2月9日),托市麦成交量降至181万吨,成交率45.36%,成交均价2400元/吨,与全国玉米均价的价差有扩大的趋势。为此,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关注春节后小麦市场的动向。 另据外媒2月16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表示,预计2020/21年度中国非食用小麦使用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000万吨,较去年增加1000万吨,并将超过2012/13年度水平即2600万吨。 数据跟踪:截至2月9日统计,自去年10月以来,国内托市麦累计成交2997万吨,估算托市麦结余库存在5950万吨左右。 二、东北陈稻掺混物悄然入市,定价略低于现货100元/吨 春节前,我国南方地区“糙米+小麦”模式已日渐成熟,1月底2月初85%糙米+15%小麦进厂售价已逼近3000元/吨的水平。据业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陈化稻谷累计成交量已达到1600-1800万吨。不过,据最新消息了解,长假期间东北地区85%糙米+15%玉米混合物的销售已悄然展开,哈尔滨周边报价2700元/吨,沈阳周边2770元/吨,均略低于年前玉米100元/吨。这意味着陈稻掺混物已渗入北方玉米主产区。此前,业内传闻东北粳稻掺混物规模约在500万吨。 至于托市稻拍卖,监测数据显示,2月10日托市稻成交44万吨,成交率27.7%,成交均价2613元/吨,最高成交价3025元/吨(湖北省),较前一周有所降温,早籼稻拍卖重回市场,均价2370-2470元/吨之间,但主要分布在江西和湖南,进入饲用替代领域有限。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玉米市场持续高位震荡,有利于托市麦和陈化稻继续顺利掺兑,特别是原计划泄库的“后者”。年后固然是北方农户卖粮小高峰,但年前售粮进度大幅超过常年使得年后农民销售压力有限,传统饲料销售淡季玉米上行空间可能受限,但现阶段我们未看到玉米市场转势信号。同时,国内高价玉米不仅会吸引多元替代,也会吸引玉米以不同形式进口。此外,美联储(北京时间周四)议息会议上鲍威尔等人强调不会为了抵御通胀而开始加息,增加了国际市场再通胀预期,中国能否独善其身?新冠疫情影响何时退散等宏观事件也将与国内玉米市场产生联系。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