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政府积极组织抢收快收以降低灾害损失,截至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秋粮收割工作进展较快,其中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该省秋粮收获已完成6成左右,秋收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且黑龙江省秋粮收获已近9成,局部地区玉米收割已进入收尾阶段。但是,新粮上市季玉米价格却涨势不断,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湿粮收购价已经上冲至0.9元/斤左右,创历史新高水平。虽然玉米收割进展较快,但用粮企业普遍反应收购困难,上量难,且DCE玉米期货小幅回落之后仍保持坚挺运行格局。在当前市场普遍反应缺粮的情况下,玉米到底都去哪里了呢?

随着各地政府积极组织抢收快收以降低灾害损失,截至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秋粮收割工作进展较快,其中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该省秋粮收获已完成6成左右,秋收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且黑龙江省秋粮收获已近9成,局部地区玉米收割已进入收尾阶段。但是,新粮上市季玉米价格却涨势不断,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湿粮收购价已经上冲至0.9元/斤左右,创历史新高水平。虽然玉米收割进展较快,但用粮企业普遍反应收购困难,上量难,且DCE玉米期货小幅回落之后仍保持坚挺运行格局。在当前市场普遍反应缺粮的情况下,玉米到底都去哪里了呢?

一、价格变化:玉米期现货价格均现冲高后小幅回调,但偏强态势未改

截至2020年10月23日(第43周)我国主要地区玉米现货均价2523元/吨,周比上涨49元/吨,其中周初涨势凌厉,均价一度达到2532元/吨,但周后期有所回调。北方港口价格集中在2430-2500元/吨,周比涨幅30-50元/吨;南方港口价格集中在2590-2650元/吨,周比涨幅10元/吨;DCE玉米期货上周一刷新历史高位,创下2629元/吨的历史新高,随后持续小幅下滑并收在2572元/吨,周比下跌12元/吨。不过,东北产区湿粮价格持续上涨态势未改,其中黑龙江龙江地区收购价格从上周初的0.87元/斤持续上涨至周末的0.90元/斤,也远高于上市初期的不足0.8元/斤。上周具体价格变化如下表:

——市场特征一:官员表态也难抑玉米上涨的冲动,DCE小跌后重回坚挺运行格局

在国内玉米价格加速上冲,期现货均已站上2600元/吨之际,我国农业农村部官员相继喊话,表示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缺乏支撑,短期会保持平稳或小幅回落。但是,官员喊话依旧难抑玉米市场上涨的冲动,产区收粮主体较多,各方抢购之下湿粮收购价格持续攀升,且DCE玉米期货小幅度回调之后,周五夜盘重现拉升行情,主力2101合约再度上摸至2600元/吨,说明当前市场上依然存在不少的看涨预期,尤其是在乌克兰减产、南美干旱导致外盘玉米价格持续上升以及玉米进口成本也大幅度抬升的背景下。 

——市场特征二:南美干旱致天气风险升水,美盘玉米价格节节高

受拉尼娜天气影响,南美持续干旱,其中阿根廷整个中部以及北部农业地区遭遇干旱之后,小麦减产已成定局。荷兰合作银行研报显示,南美降雨将是决定玉米市场走向的关键,且未来几周CBOT玉米的上涨风险将会积聚。有报道称,巴西今年产的二季玉米供应几乎已被抢购一空,而阿根廷农户极端惜售,可能CBOT玉米价格必须上涨到5美元,才会吸引阿根廷农户销售。在明年二季度全球海运玉米供应趋紧担忧、美麦-美玉米价差扩大以及中国持续买盘的担忧之下,近期美盘玉米价格持续攀升。上周五主力合约已经达到420美分/蒲,较8月初的低点320美分相比,涨幅已经达到100美分/蒲。美玉米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我国玉米进口理论完税成本也涨幅显著,从8月初的1660元/吨上涨至近期的2130元/吨,升幅470元/吨(近月人民币大幅升值抵消了部分美玉米价格上涨的成本)
——市场特征三:秋粮收割进展快,用粮企业收粮难

在各地政府抢收快收以降低灾害损失的促进下,我国秋粮收割进展较快,其中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上周初统计,吉林省秋收进度快于去年同期,秋粮已收获60%左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10月19日,粮食作物已经收获18941.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87.3%。而且,据JCI市场了解,黑龙江省局部地区玉米收获已经进入尾声阶段,农户已收获粮食大部已经出售。但是,虽然秋粮收获进展较快,且在当前历史新高的高价之下,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但从各方用粮企业均反映收粮难度较大,上量慢、上量难。那么问题来了,玉米都去哪里了呢?JCI认为当前用粮企业收粮难可能主要与两个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台风导致减产,据农户反应今年黑龙江省倒伏地区亩均减产幅度在200-300斤左右;二是今年东北收粮主体多,仓储能力大,导致玉米市场分流能力强,因此未出现类似于往年的上市高峰时期粮食堆积现象,更多的是粮食经纪人还没等农户把粮食收回家,田间直接收割就拉走了。

综上所述,上周我国玉米期现货市场整体上先扬后抑,前期在官员相继喊话进一步涨价缺乏支撑之下价格有所回调,但在市场看涨预期依然强烈、供应量不大以及国际市场粮价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整体上价格仍处偏强格局。虽然今年秋粮收获进展较快,但各方用粮企业普遍反应收粮困难且上量慢、上量难,这不仅与台风导致亩产下降有关,也与今年收粮主体多仓储能力大增之下,玉米分流能力强有关。虽然在饲料企业纷纷转向收购小麦和稻谷,小麦价格将成为国内玉米价格的“天花板”,但在玉米的推动下,小麦和稻谷价格预期是否也会有所上浮,值得关注。据最新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共进口玉米108万吨,且从进口玉米船期统计来看,未来几个月我国月度进口玉米数量都有望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将对我国市场玉米供应形成有效的补充。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