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众所瞩目的“一号文件”公布(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月2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其中,“两个决不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那么,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玉米产量如何恢复?透过“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的措辞可以发现,2021年提高玉米面积并非中长期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而提高单产有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种子。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对于玉米而言,单产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首次批准2个抗虫转基因玉米“DBN 9936”、“双抗12-5”,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又批准转基因玉米“DBN9501”。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其二,土地质量。财政部长曾表示2020年财政部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到2022年确保完成10亿亩,届时我国一半左右耕地将是高标准农田,此前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按照玉米亩产600公斤计算,单产提高10%以上。

而根据一号文件显示,“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其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文件继续提及“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其四,政策支持。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金融保险是补贴政策的重要补充。

l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l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

l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

l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l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当然,除了增加国内供给,我们还要开源节流,扩大进口。例如,粮食节约方面,“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贸易方面,“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保持打击重点农产品走私高压态势。加强口岸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最后我们认为,在粮食安全问题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玉米价格高位运行有其合理性。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