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1月15日,本周我国玉米、豆粕和深加工产品价格呈齐涨局面,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局部爆发的地点增多,物流和人员限制导致运输效力大大下降,1月初起国内深加工企业和终端用粮企业提前进入春节前备货期,但是在疫情范围扩大的阻力下收购采购数量不足,多品种报价均刷新历史最高值。不过,另一方面1月12日起山东地区玉米价格珠峰处回调整理,1月14日局部玉米淀粉也有所回落。具体情况现分析如下: 



1、东北华北疫情与节前采购共振,国内玉米价格强势分化



这一周我国玉米涨势区域出现分化,华北玉米周初一次跳涨最高触及3030元/吨,之后几日由于到货量增加,山东深加工玉米挂牌价连续小跌,而东北深加工玉米上涨后保持坚挺,并且黑龙江疫情较重区域的玉米企业收购进入无量状态。周五(1月15日),黑龙江、吉林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区间2550-2800元/吨,周比上升60-200元/吨;河北、山东、河南价格区间2700-3000元/吨,周比上涨40-230元/吨。
国内北方产区玉米淀粉出厂价格整体涨幅高于酒精,以新玉米挂牌价估算,近一周黑龙江西部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亏损缩窄至350元,吉林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增加至143元,山东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285元。估算国内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61%,玉米酒精行业开机率58%。




2、连粕期价同创六年半最高,国内玉米副产品涨势顺理成章



1月12日美国农业部利多供需报告出台后,隔夜美豆一举突破14美元,飙升至六年半以来最高水平,1月13日我国连粕开盘涨幅一度逼近4%,盘中最高3825元/吨也是六年半来高点。节前疫情爆发叠加进口成本推动,我国豆粕市场开启阶梯式上涨,这周四(1月14日)全国豆粕现货均价最高4126元/吨,较1月5日低点累计上涨602元/吨。在玉米和豆粕动辄数百元的涨幅之下,玉米副产品涨幅普遍高于100元/吨(详见上数据表),终端企业采购也变得容易接受。






总之,我国今冬明春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涉及东北和华北多省地区,导致玉米和下游深加工产品节前备货压力剧增,异常供需环境极易产生极端价格行情。1月中旬后随着节前备货节奏减弱,玉米和深加工产品价格上涨行情也会缓和,但是厂家生产压力和部分区域间的运输困难还会持续,短期行情较难出现大跌。后期重点关注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情况,特别春运返程后,不过从跟进目前疫情防控力度和疫苗研发使用情况看,我国疫情还是可防可控,不会出现2020春季那种状况。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