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盘玉米期价“忽涨忽跌”,北方主产区农民还有多少余粮,销售热情如何成为我们观察的一个维度。玉米高价之下,大部分农户并未出现惜售,只是“囤粮”的人多了,在有限新增供应背景下粮价自然上涨。当然,农民惜售也并非全然不存在,特别是在关内(一些业内人士反馈,今年华北粮源品质上乘或许也是一个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一、官方统计主产区玉米收购进度略快,未来东北粮源外流比例惹关注 据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统计,截止到10月31日,我国主产区玉米收购量达到807万吨,明显高于去年471万吨的水平。 不过,有两个特征需要关注:横向来看,2017/18年~2019/20年同期玉米收购量分别为945万吨,1000万吨和471万吨,换而言之,这个进度处于中游水平;纵向来看,近两年随着东北玉米播种面积的下降,截止到4月底玉米最终收购量呈现下降水平,加之深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今年会有多少东北玉米最终会外流也是我们关注焦点。毕竟,目前东北产区和港口粮价已有所倒挂,甚至在深加工迅速崛起的黑龙江地区玉米价格与吉林、辽宁等地价差亦不十分明显。 二、东北、华北农民销售心理大不同,集中销售在后期 在今年玉米价格飙升的背景下,东北、华北农民销售心理大不同。从售粮进度来看,目前东北偏快,而华北偏慢。毕竟,对于东北农户而言,每斤潮粮0.9-1元的价格已颇令人满意。然而,华北农户在粮商积极收购影响下,反而出现持粮待涨,甚至出现了过高预期。 上表可见,截至11月9日,华北地区玉米销售进度多在5%~25%之间,东北10%-15%,后市可期。 三、东北玉米下一轮销售高峰或许还要看天气 多数业内人士知道,东北玉米销售与华北最大的不同在于当地玉米需要等待气温降至0℃以后才能上冻、脱粒、烘干。诚然,此轮涨势推动不少原本计划“上篓子”的玉米提前销售,但常年玉米上市的最高峰一般出现在12月份,且视天气情况而定。具体可参考下图。 最后,气象预报显示,11月6-7日内蒙古东北部及东北地区北部将出现雨雪天气,预计未来11-2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换而言之,短期东北玉米批量集中上市还需要时间,让我们静待。另外,接下来针对今年北方主产区玉米质量我们将继续跟踪,敬请关注。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