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下旬起,随着我国华北玉米淀粉理论加工效益扭亏转盈,关内外产区淀粉和酒精效益均进入盈利区间。不过,集港量高位波动和产区收购量增加,导致国内玉米价格同时陷入震荡行情,深加工产品最强支撑力减弱,终端企业采购观望,厂家产品库存上升,11月中旬玉米淀粉酒精报价有所回落,不过深加工企业效益虽降仍盈。

11月份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区域走势各持一词:港口震、东北挺、华北跌。南北港口由于累积量价格先抑后扬,锦州主流集港价2430元/吨-2470元/吨,较本周初反弹15元/吨;东北产区玉米坚挺为主、局部偏强,黑龙江、吉林深加工玉米收购区间2260-2360元/吨,黑龙江个别上涨10-30元/吨;华北产区玉米连续阴跌,山东多家深加工玉米挂牌价跌破2500元/吨,周比跌幅最高60元/吨,累计跌幅最高122元/吨。

库存上升压力迫使,本周国内北方产区玉米淀粉价格区间下降50-80元/吨至2900-3150元/吨。市场交投放缓,玉米酒精报价区间持平于6450-6800元/吨,但局部周比跌幅高达200元/吨。以新玉米挂牌价估算,近一周黑龙江西部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239元,吉林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盈利50元,山东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23元。

总之,我国玉米上涨狂欢季在11月份落幕,此前反复炒作的供需缺口论,在新玉米上市高峰来临的压力下也要退居其后,玉米转入多空博弈下的价格震荡期。当然,多头控场也并未死心,持续收购导致贸易粮成本上升,同时国家队储备待命和生猪养殖盈利,将激发玉米竞收热情甚往年。按照往年规律,我国深加工企业开机率将在12月触及高峰,但明年春节时间偏晚在2月份,供需高峰错位可能导致深加工产品走势相对玉米偏弱,深加工企业效益可能回归盈亏平衡以下。











来源:中国汇易;深粮控股粮食交易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4001-12-4001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